柔 就是改變光線的性質,由強減弱,由硬變軟,來淡化所產生的陰影。常用方法有:
使用柔光型的電視聚光燈;
管狀的散射燈具;
電視聚光燈調節焦距,變成散焦;
聚光燈前加柔光紙,改變為柔和的散射光;
使用新型的三基色熒光燈具;
使用新型的多點狀光源的LED燈具。
應用以上方法,不同程度改變了光的性質,使光線打到人物面孔上的陰影,邊緣軟化柔和,陰影與亮部光區光比減弱,也減小了人物的陰影落到背景上的濃度與距離。在空間較小的演播室內,柔和的主光會大大減輕人物投影對周圍環境光的影響。柔和的散射光,對減弱陰影有很大的作用,還能細膩地表現出人物的皮膚質感。但是對于一些皮膚粗糙、膚色較黑的人物,不能像直射的光線那樣投到皮膚上,要使皮膚泛亮來掩飾人物皮膚的缺陷。柔和的散射光作為人物照明的主要光源,也為人物的化妝提出了新的要求。
圖1 利用泛光燈進行基礎照明,再對人物加聚光燈做主光突出人物
沖 就是用光線去沖淡人物或背景上的陰影。在布光中,當人物的主光布好后,會在人物臉孔的一側和下頜等部位留下陰影,是圖像的陰面。光線直射,影子越實越黑;光線散射,影子變弱變淡。打開輔助光照亮人物面孔的陰面,就是利用光的照明,來照亮沖淡主光產生的陰影。
輔光的燈位宜低、宜柔,宜與攝像機方向接近。輔光的照度低于主光,避免產生新的多余的影子。有時主光與輔光照度相同,會在人物的下巴下交叉形成一個倒三角形的陰影,像一個洋胡子,既不好處理又影響美觀。
假如輔光照明后,陰影仍較濃,也可考慮加修飾光,來專門沖淡陰影,美化人物。此時要特別注意,光線角度要低,范圍要控制得當,光線要柔、散。也可自創一些新工具新方法,讓燈具的光線有亮而無影。例如,有的在主持臺上暗裝熒光燈,有的自制細燈筒,有的利用散光盒子燈加柔光片安在人物腳光的位置等。這些方法都是為了消除人物面部陰影的死角。若背景板有影子投在上面,利用背景燈的光線來沖淡陰影,但不要使景面太亮,喧賓奪主,要調節好與人物面光的光比。
隱 即在狹小的環境中,提高燈光的位置或移動燈位偏離攝像機取景的范圍,靈活地把影子隱藏起來。正規的電視演播室都是由專業人員設計的,演區的空間距離經過了嚴格的計算,完全能滿足燈光設計者的需要。被攝人物的演區與背景也會保留足夠的空間,這為陰影的隱藏處理提供了方便。
有時,限于客觀原因也會在不太規范的地方建立臨時演播室。在燈光調整中,極易碰上陰影的問題。例如,給一個人物布好光后,若背景還有陰影,把燈光位置稍提高一些讓影子落到地面或光線向側面調一些,把影子落到畫面之外;或是借用背景板圖案有深色的部分把影子隱藏起來。又如,有的畫面人物鼻梁較高,采用三點布光時容易產生較長的鼻影,這時可以把光位抬高,讓鼻影移藏到鼻子兩側下方的鼻溝里。
有時還可以把燈光設在攝像機和人物相向的同一條軸線上,形成與人物平行的正面順光,把人物產生的陰影隱藏在人物的身后。正面順光在人的臉上不會產生明顯陰影,人臉上產生的少許陰影,都會隱藏到五官的輪廓線里。這也是很多攝像記者外出采訪單燈補光照明控制陰影的常用方法。在空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拉開人物與背景的距離,使陰影盡量落到遠離背景的地面,保持背景畫面的潔凈。
化 就是利用一些特殊的非發光裝置,改變光線的投射性質,把燈光的影子減弱化解掉,像無影燈一樣。例如:使用柔光紗結合燈箱做成柔光箱,產生的光線可以達到類似無影效果。可以利用反光板,把直射光線轉換成漫射光,來消除燈光的投影。特別是在一些電視廣告的拍攝中,往往要求畫面明亮柔和,基本是類似高影調的效果,以展現其商品溫馨的使用氣氛。這要求廣告畫面中的人物身上不允許存在多余的陰影。對此,可采用散光燈加柔光紙,產生類似柔光箱樣的極柔和的漫射光線,以照亮人物。
為增加藝術效果,還可利用錫箔面反光板在人物的左側勾勒出一抹明亮的光斑。直射的聚光燈燈光經過錫箔面反光板的折射,雖然削弱了光強,但仍保持了直線照射的性質,能在人的臉孔上產生光感較強的亮面,而不會產生礙眼的陰影。經過反光板的反射濾掉了聚光燈熱光源中的紅外線,而顯得光質也比較清涼。反光板的運用比較適合單機位小場景的拍攝。
圖2 通過黑電平的調節既要保證背景的黑透,也要反映出人物身上深色部分的層次
巧 就是巧妙地利用攝像機自帶的調節功能,通過改變攝像機內部的參數,來減淡陰影以保障畫面質量。在實際拍攝中,遇到大范圍的黑、灰、藍等深色調的環境時,可以改變攝像機的黑電平指數,將電平刻度微調至0.33~0.55,提高背景環境的灰度,減弱過黑、過重、過悶的場景基調。由此,并能減弱人物本身受光的明暗對比,從而使整個電視畫面柔和一些。
同樣道理,在大面積的中灰和淺灰的具有中間色調特點的拍攝環境,可以降低一些黑電平的調節刻度,來增加整個畫面中黑的成分,增強與被攝人物的受光明暗對比度,使整個畫面基調可以顯得“重”一些,立體感強烈一些。但若使用不當也會讓電視畫面顯得發“毛”,發亮或沉悶,缺乏層次。
來源:演義科技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