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介紹的是“拍攝動機”。所謂的動機,一般來說可以概括為一個要素。這唯一的要素就是主要拍攝物體。拍攝者要將自己內(nèi)心的那份感動,通過被拍攝物體表現(xiàn)出來。所以一旦確定了主要物體,構(gòu)圖也會變?nèi)菀住Mㄟ^這種方式?jīng)Q定好主要物體后,其他的要素都是用來襯托的次要物體。明確每個被拍攝物體的作用,其實也說明了安排被拍攝物體的必然性。 簡單來說就是需要使要素清楚明晰。
考慮照片主次
這張風(fēng)光照片中,有一尊銅制雕像。但是主題并不夠明確,無法順利引導(dǎo)觀眾的視線,給人留下雜亂無章的感覺。
這幅照片的焦點是銅制雕像。照片中要素變得簡單明晰,主要拍攝物體更加明了。
背景中的樹木發(fā)揮著輔助作用, 樹葉折射著光線,使照片更加生動。攝影師在照片左邊留白,又為照片營造了少許動感。
決定好主角,靠近或拉近進行拍攝,能夠突出想要拍攝的物體。當(dāng)然,除了主角外,如果也能巧妙處理配角,就能有效避免構(gòu)圖單調(diào)。
上面的例子介紹的是拉近拍攝能夠突出主角,但是并不意味著遠景拍攝就不好。其實遠景拍攝一樣也可以突出主角,所以拍攝手法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比如說紅色郵筒孤零零站立在雪景中這樣的場景,如果使用遠景拍攝的話,能向觀眾傳達出一種寂寥的感覺。
通過焦點的位置決定主配角
一般來說,在拍攝照片時肯定將對焦的部分作為主體。所以根據(jù)對焦能夠判斷照片的主體。這時景深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景深越小,對焦位置越狹小,主角就越突出。
打開光圈,巧妙增加照片中的虛化效果,也能突出主角,此時焦外模糊的部分就成了輔助要素。
相反,如果縮小光圈,增大景深,就會使主要物體與背景融為一體,照片效果看起來會更加柔和。
上面的照片中,第一張對焦的是樹木。第二張的照片中,對焦的是眼前的花朵。根據(jù)對焦位置的不同,照片的主角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光圈數(shù)值越小,越能營造出奇幻的主次效果。
通過拍攝角度決定主次
除了對焦以及聚焦、全景拍攝之外,角度和位置也可以改變相機的取景,決定主角和配角或者改變拍攝主體。
也就是說,上述三種攝影方法,拍攝的前提條件都是先明確主角。雖然照片也不是全都可以簡單分為主次的但是照片中肯定有可以作為主體的要素。
這三種攝影方法,同時承擔(dān)著區(qū)別出主次的作用。
主要拍攝物體是烏龜。下面的照片中周圍景色導(dǎo)致整體不夠緊湊。而上面的作品選擇從低角度拍攝,主角是烏龜,背景是流淌的泉水。泉水和左側(cè)的磚塊作為配角使烏龜作為主題更加明確,畫面構(gòu)成也更舒服。
加法法則
通過增加要素,提高主體的魅力
這里提到的加法法則,是指在構(gòu)圖時逐一增加要素的方法。首先要明確主角,然后再增加其他配角。
加法原則,比較適用畫面單調(diào)的場合。 使用該法則的重點在于決定主角時如何規(guī)劃空間。各個要素都要根據(jù)拍攝者的意圖在照片中占據(jù)最適當(dāng)?shù)奈恢煤痛笮 J紫龋_定好主角的位置,然后在其余空間內(nèi)增加襯托作用的配角。采用加法法則來安排物體的位置時,比起靠近想要凸顯的主角,更應(yīng)該結(jié)合自己擅長的構(gòu)圖方式來進行拍攝。
蛋糕在照片正中間,左右都留有空間,使畫面顯得十分單薄。
在左下角增加一個刀叉,又用絲帶增添色彩,最后在后面虛化的背景中點綴一些花朵。經(jīng)過調(diào)整后的照片比原圖給人的感覺要好。這正是增加了要素的結(jié)果。
如何決定哪種經(jīng)典構(gòu)圖適用加法法則
加法法則的應(yīng)用范圍廣泛。拍攝靜物時,決定好主角后就可以在其他比較單調(diào)的空間中增加一些配角以凸顯主角。在拍攝風(fēng)光照片時同樣適用。拍攝森林中流淌的溪流時,如果在前景中增加一些綠植,可以增加層次感。以上都是比較成功的案例。其實前景虛化也是一樣的。除了主角之外都虛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層次感,另一方面突出了主角。這樣來看,加法法則不僅可以突出主要物體,還能大幅改變畫面整體氛圍。
主題明確時如何使用加法法則
當(dāng)拍攝人物或者動物等主題鮮明的照片時,一定要嘗試對背景使用加法法則。不同于自然風(fēng)光和街拍,在拍攝人物和動物時,照片的背景最好能更加柔和。針對背景使用加法法則,可以使觀眾感受到拍攝時的氛圍。而且通過搭配各種要素,能夠使主角更有魅力。
與上圖相比,下圖的背景中增加了虛化的花田。雖然同樣是人物攝影,但是不同的背景會給人留下不同的感覺。對比上下兩幅圖,很明顯下圖能讓觀眾感受到更多拍攝現(xiàn)場的溫馨氛圍。
靈活利用加法法則逆轉(zhuǎn)主次
很多時候,想要拍攝的場景中充滿了簡單乏味的要素。比如,多云的海邊,或者是一望無垠的雪地。雖然當(dāng)時被風(fēng)光的秀美所震撼,但是拍成照片后卻顯得單調(diào)乏味、了無生趣。這時也需要使用加法法則。比如,在拍攝海景時,為防止千篇一律,就要考慮增加一些要素。可以拍下在海邊漫步的人,也可以拍下椰子樹。在規(guī)劃好的前提下把這些要素有機融合,能夠增加構(gòu)圖的趣味。
雖然是海邊風(fēng)光,但是大海本身沒有什么特點,色彩也比較單調(diào)。但是,增加了在海邊漫步的行人后,照片給人留下的印象發(fā)生了變化。下圖中,漫步的行人成了主角,大海成了配角。
減法法則
減少要素,突出主題
與增加要素的加法法則相反,減法法則就是去掉照片中多余的要素。刪掉不需要的要素,能更加突出主角。使用減法法則后,照片會變得簡潔。畫面中的要素越少,越容易進行構(gòu)圖。通過去除多余的要素這個過程,可以更加明確自己想要拍攝的主題,并且提高主題的魅力。具體的方法有很多,不僅僅是修剪或是去掉多余的要素,還可以通過虛化、陰影等方式實現(xiàn)。這也是減法法則比較好用的原因之一。
全景拍攝瀑布的風(fēng)光。因為照片中要素較多,所以作為主角的瀑布給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
此圖中攝影師使用減法法則,去掉多余的要素,規(guī)定好照片的范圍。經(jīng)過調(diào)整之后,照片整體錯落有致,瀑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這說明并非取景廣闊就能把宏大的風(fēng)光拍攝出震撼的感覺。
如何決定哪種經(jīng)典構(gòu)圖適用減法法則
減法原則,適用于很多場合,尤其是風(fēng)光、街拍、人物等要素繁多且容易摻雜其他要素的場合。
上面瀑布的圖例,就是如何用好減法法則的最好說明。攝影師將瀑布作為主角拉近進行拍攝。在使用減法法則時,可以靠近或者拉近與主要物體的距離。換句話說就是將空間填滿或是突出主角的局部細節(jié)。減法法則最適合在構(gòu)圖時不知道如何取舍時使用。
根據(jù)順序逐個排除來考慮照片的構(gòu)圖即可。可以先拍一張照片,然后逐個去掉多余的要素。在這個過程中,作品主題會逐漸明確,構(gòu)圖也會變得更加簡單。
使用明暗變化,靈活運用減法法則
使用剪影效果來記錄夕陽下的風(fēng)光,也算是減法法則。所以所謂的減法法則,并不是意味著一定要去掉一些要素才行,其實把多余的要素涂黑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使畫面更加簡潔,并引人入勝。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用來拍攝夕陽西沉的風(fēng)光,還可以在中午的逆光或是對比度比較強的時候。剪影的表現(xiàn)形式也可以用在其他很多場景中。
將眼前雜亂的場景剪影化處理,使其中的內(nèi)容不會影響構(gòu)圖。在夕陽或是逆光拍攝時,即便不把眼前的要素去掉也能使用減法法則。這種方法的特點就是容易拍到漂亮的照片。
使用虛化效果,靈活運用減法
將眼前的物體作為主角拍攝,其周圍的背景部分大幅虛化,也算是減法法則的效果之一。比如,在要素比較復(fù)雜的背景下拍攝,可以把背景大幅虛化,如同去掉了復(fù)雜的背景。虛化背景的作用類似于更換不同的背景。需要注意的是,在拍攝人物或者動物等有表情的對象時,最好使用減法法則,保證臉部周圍沒有多余的要素。因為觀眾首先會注意的就是對象的表情。如果有多余的物體混雜其中,被拍攝對象的個性就無法準(zhǔn)確表達。
將背景要素虛化也算是減法法則。很多復(fù)雜的背景,經(jīng)過虛化處理,就能夠作為配角起到襯托作用。很多場合都可以利用虛化效果來做減法,一定要靈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