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盛況空前的國慶閱兵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經典瞬間,從閱兵式到群眾游行,從地上的方陣、裝備受閱部隊到直上云霄的空中梯隊,從放飛的7萬只和平鴿到晚上場面壯觀的焰火晚會,每一幕回想起來依然蕩氣回腸,心潮澎湃。
而這一切,離不開臺前幕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正是有了他們,才實現了近乎完美的直播。
今天,天明之聲 為你整理了國慶直播技術全揭秘分享給同學們,歡迎收藏、轉發!
看過了國慶閱兵式
相信屏幕前的你一定被
兩位全程解說慶典活動的央視主播康輝和海霞在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背后,觀眾不得而知的是,由于工作量非常大,閱兵解說任務艱巨,兩位主持人要通過吸氧來保持更好的工作狀態和心理狀態。
即使是在吸氧過程中,兩位主持人也依舊在準備自己的解說詞,令人肅然起敬。做過主播工作的圈內人都知道,這是補充氧氣,因為工作環境里的氧氣不夠用。其實,播音員主持人里,最常在小型演播室、配音間工作的主播和配音員,與那些長期在大舞臺上的主持人相比,工作環境差異很大,其中最大的差別就是氧氣的供應量。
小演播室一般都在50平米以下、燈下高度5米;配音間一般都在10平米以下、層高3米。為了保證沒有雜音,一般不讓開啟制氧機或者通風機。所以,小演播室的空氣容量大概在250立方米,配音間大概是30立方米。這個數據放在一般人那里,平靜狀態下的成人可以在演播室待3天3夜、在配音間可以待15小時,但是主播或者配音員根本不可能夠用。
播音員的吸呼比:
支持主播吐字發聲的呼吸狀態,跟平常人不一樣。平常人的吸氣、呼氣比值是1:2,也就是如果吸氣用一份時間,呼氣就需要兩份時間,此時一份吸氣時間攝入的氧氣夠身體運行兩倍的時間。
可是播音員的呼吸狀態跟常人不一樣,吸氣主要靠“偷氣”——說話過程中腹部外送兩肋一松讓氣流瞬間進入肺底部,以保證吸氣無聲而高效,并沒有充裕的時間去大喘氣。
所以,主播(配音員)的吸氣時間一般是0.1-0,2秒,而呼氣過程中要播讀大量的音節,時長會延續10秒左右,類似于國慶閱兵這樣的大場面還需要更有力的實聲推動、耗氣量更大,如果以較慢的補氣速度0.2秒計算,此時主播的吸呼比應該在1:50,主播們工作時需要的氧氣量是常態下成人的耗氧量的25倍。
回到跟演播室、配音間的關系里看:
主播播報、解說時的空氣需要量是常人(40升/分)的25倍,換算一下,則是每分鐘要耗費空氣一個立方。
在密閉的環境下,主播在面積為10平米、層高3米、空氣貯存量為30立方米的播音間里工作,空氣如果不更換,則只能持續工作30分鐘,超過這個時間則會出現缺氧而導致的思維懈怠甚至混亂精神萎靡不振等缺氧狀態,即便堅持工作,效率也會大大下降。
我們可以想象,康輝海霞的解說間不可能放在平時的錄像直播室里,而他們需要連續直播3小時多,有理由相信,即便經常打開解說配音間的窗戶,空氣的含氧量也不足以滿足他倆的工作需要。
如果是在錄像直播的小演播室里,50平方的演播室貯存空氣是250立方米,雙主持的直播態每人最佳工作時長是175分鐘,3小時。
所以,10月1日上午,歐陽夏丹和白巖松在直播室里一直行云流水,而康輝、海霞則需要吸氧。
國慶70周年報道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直播團隊發揮了“特種兵”的聰明才智,自主研發、自己改造,設計了很多直播專屬“特種設備”,打造多個創新獨特視角。其中,一個特殊裝備,為我們呈現了獨特的視覺效果。
它的名字叫A0。由于它的位置靠近天安門長安街中軸線的地面,因此被稱為“貼地攝像機”。A0隨手一放,呈現的就是大片的即視感。作為首次用到大型直播活動中的貼地特殊機位,這種布設方式,可能是世界上任何國家的閱兵都沒有出現過的。
A0為大家帶來的視覺體驗十分不同,通過這個機位,我們可以看到裝備層層疊疊撲面而來,讓所有的裝備看起來更高大,更威猛。
從東華表向南,一直到長安街北側,有一條白色的虛線,叫“敬禮線”。當受閱部隊行進到這里時,領隊會發出“向右看”的指令,所有受閱官兵會“唰”地一下向右擺頭,以45度角向天安門城樓行注目禮,同時腳下由齊步走變正步走,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全國人民的檢閱。
A11號機位,不是簡單監控,必須有專業人員值守。鏡頭要隨時提供,保證有效。徒步方隊,裝備方隊,群眾游行隊伍......速度不一樣,要隨時調整景別,不能虛。
“你就是‘定海神針’”
作為攝像,參加這么大的活動,誰不希望自己能留下好畫面。
王曉亮在閱兵村訓練了兩個月,天天就卡敬禮線。有一次演練的時候,曉亮忍不住把鏡頭動了。畫面挺好看,但整個系統全亂了。導演組全都不知道該切換哪個畫面,曉亮的耳機里不停有人喊:“你別動!別動!快回來!”
A11號機位重新對準了敬禮線,導演們心里有了底,一個一個鏡頭跟著走下去,讓所有的受閱官兵展示出他們最美的風采。
整個國慶直播有近1600個鏡頭,A系統承擔了1000多個。導播張君對曉亮說:“你雖然出不了一個畫面,但在A系統,你就是‘定海神針’。”
鄧巍,是這次直播中整個分列式和群游部分A系統的切換導演。切換導演是整場直播的核心。所有觀眾能看到的畫面,都由他們指揮“攝像師”進行拍攝,并進行現場切換。
△圖中右二為鄧巍。圖片來源:街舞大象
△第一個鏡頭,喊口令的將軍。圖片來源:街舞大象
△第二個鏡頭,中景交代兩輛車的位置關系。圖片來源:街舞大象
△第三個鏡頭,給另一位帶隊將軍。圖片來源:街舞大象
在演練的時候,鄧巍剛開始對切換節奏不大適應,手摁得時候有些緊張,連續按到按鍵的棱角,就在手指肚硌起了一個泡。他說,手指是小事兒,主要還是精神壓力大。
有了無數像鄧巍這樣的幕后工作者一絲不茍地付出,才有了國慶當天的視覺盛宴。
來源:天明之聲綜合整理自央視新聞、街舞大象。